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义超 通讯员 刘雪琴 李芳
工人们正在选果和包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义超摄
种植番茄的大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义超 摄
工人们正在选果和包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义超摄
文家坪村番茄大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义超摄
海拔超千米的文家坪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义超摄
老板买好往返机票,包吃包住,月薪超万元
这样的好事儿,看似天上掉馅饼
但在湖北长阳真实发生了!
当下正是高山番茄采摘季节
8月26日早上7点,海拔千米的长阳榔坪镇文家坪村
建明蔬菜专业合作社收货点
云南务工人员、47岁的李树芳坐在小板凳上开始忙碌
将农户送来的番茄挑选分类,打包装箱
这是她的全部工作内容。
番茄拿到手里,一摸便判断出优劣。
随后,迅速将果子用红纸一包放入箱内。
整个过程不到2秒
一箱番茄96个,每个都要经过这样的流程。
她每天包装出的番茄不低于100箱。
“保底加计件,一个月收入1万多元。”
李树芳说,过了百箱后,干的多拿的多。
她的爱人这次也一起来到了长阳。
男性在这里负责番茄包装后运上货车
8月9日,李树芳和11名云南老乡乘飞机从昆明抵达宜昌
合作社负责人汪建明租了辆中巴车把他们接到了文家坪。
两到四人一个房间,除了早中晚三餐,夜里还安排了宵夜
700米外,还有一个收货点。
云南务工者杨小凤和15个姐妹也正忙着包番茄。
她们当中最大的60岁,最小的26岁。
她已经连续四年来长阳。
类似候鸟,8月来,10月走,刚好赶上老家的蔬菜包装。
“老板给我们定好往返机票,包吃包住,干完就走!”
汪建明介绍
文家坪海拔高、气候好,番茄产量和品质有保证
当地和云南番茄的采摘季刚好错开
空闲时,长阳不少农户会到云南收番茄。
一来二往,包装和装卸的工人也瞅准了用工时机。
开始在两地来回务工。
汪建明介绍
“番茄从地里送来的时间不固定,货一来,工人们就忙起来了。”
合作社目前每天发往外地的番茄有30吨左右。
与本地务工者多参与采摘不同。
选果、包装需要熟手,云南籍的工人经验丰富,效率高。
来回机票、食宿、高工资,看似用工成本高,
但和全村每天以十万斤计的番茄包装量相比并不算什么。
榔坪镇文家坪村联村指导组组长覃浩介绍,
该村共有751户,2200多人。
番茄是当地标志性高山农作物,名声在外。
2024年,依靠番茄种植,该村户均收入超40万元。
仅在采摘、包装上支付的劳务成本就超过3000万元。
截至目前,已有1000余名外来务工者。
在该村从事品控、分拣、包装、运输等工作。
其中云南务工人员占比超过50%。
辉煌配资-辉煌配资官网-在线炒股配资公司-在线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