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20多年的养老金调整中,退休职工对于养老金的调整都是有一个“攀比心理”,比较谁的上涨金额多,比较谁的补发金额多。
但是今年全国各地区的养老金调整细则公布之后,最近周围的人群中兴起了这样一个话题,“你的养老金上涨金额难道还能比我低?”,看似调侃的一句话,却透露出基层群众过日子的艰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倒反天罡”的现象,究其根源,是政策的一个调整:
养老金调整,由注重效率逐步转变为注重公平,说白了就是由促进经济发展,逐步转变为保持社会稳定。
其中释放的一个信号就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逐步增强,能够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的同时,逐步开始推进社会福利待遇的普及。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的养老金调整中,大家都希望养老金调整时能够有一些特殊的调整,并且希望自己属于调整范围,这样一来就能够让自己的养老金有一个质的上涨。
但是今年的养老金调整,全国各地区几乎都保持一个步调,那就是全面推行社会保障的福利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惠式调整,其中挂钩调整比重下调明显,减少了挂钩调整比例,降低了激励机制所占比重。但随着养老金调整比例的逐步下调,定额调整和倾斜调整的金额也有下调的趋势,相比较而言定额和倾斜调整比重下调并不多。
下面我们结合人社部公开的数据就可以发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基本情况。
比如说202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关于社会保险部分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2121万人,其中参保离退休人员14196万人。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0506亿元,基金支出63757亿元,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63639亿元
202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关于社会保险部分公开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3452万人,其中参保离退休人员14739万人。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4732亿元,基金支出67656亿元。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70727亿元。
对比2024年和2023年度两项数据就可以看到,近年来参保离退休人员人数基本保持稳定,参保人员数量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上涨明显,结合我国养老保险以支定收的策略,以及可支付周期来看,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趋于稳定,并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养老金调整比例逐年下调,有个较为直观的原因:
职工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较高,职工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已经达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根据上述人社部公开的基金支出和离退休人员人数,2024年底,我国职工基本养老金人均水平已经保持在3750元左右,而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折合每月3442元,其中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4707元,折合每月2892元。
从上述发生的情况来看,是时候放缓增速,想办法提高在岗职工的收入水平,这也就印证了近年来调侃的退休金比工资高的现象。
要说今年退休职工上涨金额低,部分退休职工“卖惨”,这其实也仅仅是少部分人群,相比较来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来说,退休后不需要工作,还能拿到超过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退休金,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只能说随着职工基本养老金的提升,是时候有必要控制下养老金的增速,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刚好就发生在2025年,这也就导致了一些退休职工抱怨上涨金额低。
导致养老金调整上涨金额低的情况,无外乎两种,一是整体调整比例相较于往年偏低,二是部分地区,其中就包括上海、浙江和山东等地区,取消了往年特殊年龄的单独调整。
譬如说山东省在2024年及之前,对于特殊年龄的退休职工都是有单独的养老金上涨,对于这部分受益退休职工来说,养老金上涨金额明显。
举个例子就很好看待这个事情了。
2024年山东省高龄倾斜部分有一个特殊年龄的调整,其中,上年度达到70周岁、75周岁和80周岁的企业退休人员(不含企业一次性补缴参保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290元、190元和360元,企业一次性补缴参保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70元、60元和120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20元、80元和80元。
而2025年取消了上述特殊年龄的调整,仅仅这一项上涨金额,就超过了绝大多数退休职工的上涨金额。
因此整体来看,2025年养老金调整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的人群倾斜,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开端,预计未来将逐步实施加大社会福利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群享受到社会保险的带来的保障。
辉煌配资-辉煌配资官网-在线炒股配资公司-在线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