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学游泳中,我感受到了 “精神不受力”的真相。
我是一个很怕水的人,一下水就紧张。
从最初的吐泡泡练习到蹬腿划水,我的身体和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绷状态。
大脑里仿佛有一根弦在不停拉扯:“用力!再用力!不然就会沉下去!”
可我越是拼命挣扎,身体反而越往下沉,手脚配合越发混乱,换气时呛水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经过整整6小时的反复练习后,我几乎要放弃了。
但就在那个瞬间,奇迹发生了——当我彻底放松下来,轻轻一摆腿,竟然丝滑地游了出去。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原来不是我不够努力,而是太过用力。
复盘整个过程,我发现阻碍我进步的不是技巧不足,而是精神上的过度受力:担心教练失望、害怕碰到其他人、不断否定自己……
而当我精神不受力时,注意力自然回归到每个动作本身,身体反而找到了最自然的节奏。
在那一刻,我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专注与自在。
这让我联想到生活中那些长期高能量的人,TA们恰恰都有这一个共同点:精神不受力——
TA们既不被他人的评价所困,也不为外界的纷扰所累,始终保持着开放而流动的心态。
但这种状态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智慧。
今天壹心理就和大家聊聊:如何才能做到“精神不受力”,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活得轻松洒脱。
△图源/《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影片截图
精神不受力的人,敢于不回应他人的审判
一个精神受力的人是什么样的?
大概是,谁要是和你意见不合,你不是急着一顿输出、争个你死我活,就是难受得怀疑自己做错了,脑子里不断反刍这些杂念,直到把自身的能量耗尽。
但精神不受力的人就像be like:你说你的,我过我的。
外界的评价、恶意、审判,根本进不了TA们的核心价值系统。
TA们更擅长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能快速调整对压力的解读,减少情绪消耗,把能量全部用在自我成长上。
想起宋慧乔,在《太阳的后裔》爆火之后,她经历了漫长的低谷期,口碑和人气都很平淡。
事业停滞,生活也不顺利,离婚被全网黑,被骂“过气花瓶”,家人遭网暴……
她一度陷入焦虑中,直到编剧卢熙京点醒她:“你必须懂得如何把自己摆在第一顺位”,她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于是她做了一系列“精神减负”的操作:删除了所有照片,关闭了评论区,一个人去纽约读书,专注自我重建。
当别人嘲讽她“只能演偶像剧”时,她转身就因《黑暗荣耀》翻红,演一个满脸伤疤的复仇女,用实力成功破局。
后来被问到对网络恶评的看法,她只是笑笑:“我也是听说的,你去问造谣的人吧”,并笑称自己挨了太多骂,那种恶意的留言,现在已经不在乎了。
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有个概念,叫“自我损耗”。
他认为,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当我们频繁关注外界信息,心理能量被大量消耗,活力感就会逐渐萎缩。经历过自我损耗的人,情绪更易波动,时常感到疲惫,甚至失去动力。
但一个精神不受力的人,不会轻易将自己客体化,也就是不回应“你对我的审判”,不以别人的眼光、评价来审视和改变自己。
其实这对很多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我们终究要学会屏蔽“外部噪音”,将自我感受放在第一顺位,把有限的心理资源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上,这样一来,外部再多的评价也很难转化成对自我的攻击。
敢于“不入TA们的局”,即是破局,也是一个人精神不受力的开始。
精神不受力的人,尊重生命流动的智慧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对很多事情太用力,精神更受力,往往是因为你试图掌控一切。
作家大冰曾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做了一个精妙的比喻:农耕思维VS游牧思维。
农耕思维者将人生视为一块必须死守的田地,认为这块地是我的,我必须得种出庄稼,我得一辈子守着它,最好各种病虫灾害也不要来。
于是把自己一辈子锁死在某个特地的区域上,发生一点小变动就战战兢兢。
而游牧思维者就很懂得“逐水草而居”。
TA们深知草场有枯荣,人生有起伏,不会因一处草场枯萎就绝望,而是随时准备转场,相信总有新的生机在前方。
这种思维的核心,正是对变化的接纳和顺应。
这让我想起人类学家项飚,前阵子他在新世相的采访中谈到,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活着是为了改变命运,尤其对小镇做题家来说,这像是生下来就被赋予的使命。
但当我们真正走出小镇后,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我们从农村跑到北上广深,一年接着一年地奋力打拼,却依然找不到归属感,拼命想要掌控人生,却始终力不从心。
于是,我们为无法掌控自己的未来而感到挫败,似乎就此被宣判“我的人生完蛋了”。
但其实,活着从不是为了掌控命运,而是去尊重生命流动的智慧,允许一切发生,生命才得以开阔自由。
宋慧乔说自己年轻时,总有一种想要走在前头掌控事情的欲望。
随着年纪渐长后,她不会再想着强出头,“反倒会待到一旁,任由事情自由地发展”。
她说或许是因为,以前总会遇到想拥有什么,或者想担任什么角色的时候,因为“太想得到,却怎么都得不到”,常为此感到失望。
但从某个瞬间开始,她尝试转变心态:“别贪心了,就顺其自然吧,是我的就会是我的,不属于我的应该就会去别人那边吧。”
当她不再试图控制自己,而是专注自身的成长和内心的安定,反而取得了演技的突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想掌控一切的欲望,来源于“自我全能感”。
当现实不如人意,我们会因为全能感受挫,而陷入自我怀疑和攻击的情绪中。
但精神不受力的过程,就是学会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接纳生命本来的流动性,允许一切发生。
没关系,生命不必总是步步为营,你可以将它放得轻盈一些,在前行中学会与变化同行。
精神不受力的人,懂得“顺势借力”
当我回溯过往精神太受力的瞬间,很好奇我们的成长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察觉到,自我全能感带来的另一种执念是:“凡事靠自己”。
这是很多人小时候听得最多的话,似乎人要靠自己去吃点苦头,才能有好的结果。
不可否认,逆流而上的故事在某一瞬间很打动人。
但它容易让人陷入误区:在下风的状态里独自较劲,会加重自己的挫败感,看不清自己所处的形势。
相反,一个真正精神不受力的人,是很懂得“顺势借力”的。
《琅琊榜》中的梅长苏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位昔日的赤焰军少帅在遭遇灭门之祸后,不仅身上遭受火寒之毒的折磨,而且武力尽失。
但他没有执着于用武力复仇,而是选择以“麒麟才子”的身份重返金陵。
他精心布局,借江左盟之力收集情报、培养人手。借太子与誉王相争的时机出手,为靖王创造机会。最终借靖王的力量,一步步实现平反冤案的目标。
他清楚地知道,在实力悬殊时,硬碰硬只会粉身碎骨,唯有借势而为,才能四两拨千斤。
△图源/《琅琊榜》剧照截图
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教授发现,人是通过变化实现自己的成功,不是通过执着。
我们实现目标,需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欲,像过河一样,踩着一个又一个支点跳到对岸,这就是“踏脚石理论”(Stepping Stone Theory)——
不需要一开始就制定一个宏大的、完善的大目标,而是关注自己当下的境况,找到能支撑你的石头。
然后先跳到这块石头,再跳到那块石头,虽然有时你可能会倒退,但踩中某块石头之后反而又跳过去了。
一个真正精神不受力的人,明白借力不代表“我能力不行”,而是看清“人是有局限性”的真相。
坦然接受被抱持的力量,还能化危机为转机,让自己更快地渡过那些低洼、狭窄的地带。
这不是示弱和妥协,而是基于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后更高明的进取。
△图源/《琅琊榜》剧照截图
最近网上有一句话引发无数人共鸣:
“从现在开始,你只需要在乎三件事:你自己、你的钱、你内心的平静。生命周期性的暗潮只是暂时的,你正在死去,但也迎来重生。”
很多人精神受力的根源在于:总是关心太多本不值得去在乎的事。
做一个精神不受力的人,最根本的是找回主体性,把自我放在第一顺位。
你不需要为任何人的期待买单,因为你不可能满足所有标准,你也不必掌控所有变数。
你只需要像一棵树一样,专注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要知道,这个世界最爱你的,永远是那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林大发
编辑:老啊嘛、笛子
图源:网络
参考资料:
[1]韩国综艺《You Quiz On The Block》.
[2]真的,不改变命运也没关系|毕业季对谈项飙.「新世相」.20250704.
辉煌配资-辉煌配资官网-在线炒股配资公司-在线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